2022年7月,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“保交楼、稳民生”,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。国家迅速出台专项借款、配套融资等组合拳,累计推出超3000亿元专项借款,建立覆盖数百个城市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,通过“白名单”制度为合规项目打通金融血脉。
作为坐拥母亲河怀抱的郑州市惠济区率先构建“一楼一策一专班”工作体系,创新路径,通过组织保障、政策保障、人员保障、资金筹措等方式方法推动楼盘问题实质性化解。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,为惠济区运河源项目等民生工程的破局重生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惠济破局之道:多维机制激活发展动能
面对运河源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停工困境,惠济区政府以“刀刃向内”的勇气创新机制,形成“四位一体”保交楼模式。
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。成立由区委干部挂帅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“一个项目专班、一名领导包案、一个局委牵头、一个党支部攻坚”的“四个一”机制。在运河源项目现场,党员干部化身“施工监理员”,每日巡查工程进度,协调解决施工难题。这种“支部建在项目上”的做法,让党旗在保交楼一线高高飘扬,凝聚起政企银民协同攻坚的强大合力。
展开剩余73%府院联动破解司法困局。针对运河源项目资产查封、资金冻结等法律障碍,惠济区建立“法院+专班”双轨运行机制。一方面,法院开辟绿色通道,对已复工续建部分实施“活查封”,允许资金封闭管理下的正常拨付;另一方面,专班协调异地法院解除房产查封,为引入央企注资扫清法律障碍。2024年6月,通过破产重整程序,项目资产实现“金蝉脱壳”,为后续融资和施工奠定基础。
金融创新注入源头活水。在国家政策支持下,惠济区创新“配套融资+销售回款”资金闭环模式。在运河源项目上,光大信托、中信金融资产等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,注资4亿元,为项目的复工提供了根本保障,中信城开全程监管运营,形成“政府背书、央企托底”的融资格局。同时,通过销售回款2.5亿元反哺建设,实现资金滚动使用。这种“输血+造血”的金融创新,为运河源项目的按时交付提供了动力源泉。
阳光透明重塑市场信任。建立“政府监督+央企监管+业主共建”监督体系,每周召开业主开放日,邀请业主监督小组代表参与工程验收;在项目现场设立“民生监督岗”,公示资金流向、材料品类、施工计划等核心信息。2025年7月的誓师大会上,鎏金沙堆砌的“172天倒计时”装置,让业主直观感受到项目兑现承诺的决心。这种“把工程晒在阳光下”的做法,彻底扭转了业主的观望心态,推动项目销售率实现了跃升。
运河源蝶变:从停工泥潭到品质标杆
困境突围,破局重生之路。运河源项目占地151.8亩,规划26.57万平方米高品质住宅,原计划2023年交付。2025年7月11日“同筑运河源 聚势启新程”运河源高品质交付冲刺誓师大会举行,各方力量进一步凝聚。
营销体系全面规范化运转,每日超800名工人在工地全速攻坚。央企光大信托和中信金融资产河南省分公司强势注资,中信城开监管运营,三大央企为项目稳步推进注入硬核力量。施工单位承诺以决战姿态攻坚到底,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;正弘物业代表表示已量身定制服务标准体系,配置专业团队保障业主生活。
在建设过程中,项目进行了一系列增配,如增加楼体亮化,地下车库增配星空顶,车道升级为水磨石,车位升级为金刚砂 。项目现场,小区整体已全部封顶,外立面大体呈现,室内精装修稳步推进。小区材料存量充足,室内室外同时施工,全力保障交付周期。
品质坚守,细节处见真章。在保交楼的同时,运河源项目坚持“不降标、不减配”原则。针对业主关注的河景资源,优化楼栋布局;引入正弘物业定制“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”,从社区安防到居家维修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,让运河源成为郑州改善型住房的新标杆。
春风化雨:以责任书写民生新篇
运河源项目的重生,折射出郑州市惠济区在“保交楼”中的创新智慧与责任担当,为破解房地产领域民生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“惠济方案”。运河源项目的成功,是国家房地产政策红利的生动体现,也是地方政府实干担当的鲜活样本,更是新时代民生工程的具体呈现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惠济区将继续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使命担当,持续深入贯彻国家保交楼政策,优化“一楼一策一专班”机制,让更多家庭在民生工程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。
从“保交楼”到“保优居”,从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有宜居”,一幅“居者有其屋,安居更乐业”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。惠济区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深刻内涵。(张建华 张霞)
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